邱慶鴻(族名:Palipelip Demaljalat,漢名現已改為宋航偉)出身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馬兒部落,曾任馬兒教會(現改名為瓦酪露教會)長老,1987年(民國七十六年)至1988年左右,時任世界展望會工作人員,因該會希望出版一本關於原住民文化的書籍,他有感於排灣族的傳統歌謠有流失的危機,保存歌謠是刻不容緩之事,便藉此次機會,每個週末獨自騎著機車深入屏東縣的排灣族部落,錄下14個村吟唱古調的聲音,同時他也運用自身的創作和編曲才華,將古調用簡譜寫下,並配上基督教歌詞,另加上全新創作,於是《山之聲排灣民謠詩歌-山之聲詩歌佈道團》樂譜便應運而生。
同一時期邱亦組織「山之聲詩歌佈道團」,培養一批排灣族青年歌唱古調和基督教詩歌,並配搭不同的牧者到高屏地區各教會進行佈道,甚至亦受邀在高雄串門學苑、原住民正名運動等各地活動中演出,前後約10年的時間,陸續加入又離開者多達約60人。隨著山之聲的傳唱和樂譜的出版,便順勢帶動三地門鄉和北排灣各教會開始傳唱這些歌謠,甚至促進部份教會或地區開始重視排灣古調的傳唱。1988年山之聲詩歌佈道團亦被接納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排灣中會所屬的詩歌團,後來並出版《山之聲排灣民謠詩歌第二集-山之聲詩歌佈道團》。
這兩本山之聲樂譜收錄的詩歌以及邱慶鴻所採集的古調便大量被收錄在《排灣聖詩》1996年版第351首之後的民謠聖詩,且排灣中會出版的《排灣族傳統民謠暨傳統民謠改編歌集》為其著作;而1997年由屏東縣政府出版的《排灣族傳統歌謠精華》亦收錄數首由其採集的歌謠。今年適逢排灣中會慶祝成立60週年、原住民宣教70週年,這批錄音帶的現世實在是相得益彰,成為未來排灣聖詩的本土化研究一個不可或缺的寶藏。
本批錄音帶的取得係因筆者原本於2023年初開始著手調查黃人靈歌的保存者-駱維道蒐藏之錄音帶保存計劃中的《群山歡唱》錄音帶時,訪問到數位排灣族牧者,其中不只一位提到山之聲與邱慶鴻,後來更於《排灣聖詩》1996年版中發現大量邱慶鴻的名字,因此藉由臉書因緣際會聯繫上邱長老,並在曾任排灣中會教會音樂委員的林秀妹老師協助下於今年8月3日與邱長老見面。由於筆者事先於電話中詢問是否保留採集錄音,首次見面時他便慷愾交給筆者44捲珍貴的錄音帶。經筆者陸續聆聽與初步調查後,最終篩選出35捲錄音帶並委託古殿樂藏的王信凱先生數位化,連同邱的田調筆記手稿、山之聲剪報、3本樂譜已於9月24日移交。
這批錄音帶中除了14個村的排灣古調採集外,尚有瑪家鄉運歌謠比賽、山之聲於串門學苑演出被播放於廣播電台的錄音、排灣族傳教30週年聚會、馬兒教會詩班練習錄音、許東順長老歌唱、邱慶鴻自彈自唱、振聲音樂帶出版的【山地排灣族傳統歌曲】、已出版的【排灣童謠】複本、玉山國家公園出版的【布農童謠】複本、四海唱片出版的【山光合唱團—詼諧幽默的台灣鄉土民謠】複本、及6捲經剪輯和分類過後的排灣古調精華(【勇士舞之歌】、【戀歌】、【結婚跳舞歌】、【勞動歌】、【敘歌】、【祭祀】)。
其中筆者從網路自費購入【山光合唱團—詼諧幽默的台灣鄉土民謠】原版黑膠,並用此原件代替邱所蒐集的錄音帶複本作數位輸出,一併連同此批錄音帶捐至歷史檔案館。雖此專輯大部份收錄台語歌謠,但因四位原住民演唱人,包含排灣族的許松(《排灣聖詩》1996版編輯委員)後來皆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牧者,且其中一首歌為阿美族民謠(已被改編為阿美語聖詩),因此筆者認為此黑膠唱片在長老教會的原住民宣教歷史中仍有其特殊價值。
以上為初步調查,本計劃的目的僅能先處理錄音帶的搶救工作,關於錄音帶的詳細內容尚需未來大量的訪談與研究調查。
計劃執行人:陳季佑
台大音樂學研究所博士班四年級
2024.10.22